來暸解一下清潔劑吧!

日常生活我們會用到許多清潔劑,但大部份的人對清潔劑所知甚少,加上各式各樣的謠言滿天飛,使得很多人對清潔劑又怕、又不能不用、購買時又擔心受騙!

來暸解一下清潔劑吧!

不但日常生活受益,也是跟小朋友寓教於樂的好題材呢~

無所不在的「界面活性劑」

清潔劑的主要材料稱為「界面活性劑」(又稱起泡劑、表面活性劑 surface active agents,英文簡稱surfactants),沒錯這個名詞很「化學」,許多人一聽就怕,有些廠商甚至會用這個名詞來嚇消費者(經皮毒…什麼什麼之類的…),但其實「界面活性劑」只是材料分類的「統稱」,就跟黑狗、白狗、吉娃娃、瑪爾濟斯都是稱為「狗」的動物一樣,所有會起泡、能讓油水交融、可拿來清潔的東西都叫「界面活性劑」(可以是天然的,也可以是合成的),像「肥皂」也是一種界面活性劑。

除了清潔劑之外,常見的「乳化劑」,也都是「界面活性劑」,用在製作冰淇淋、沙拉醬、麵包、火腿、飲料等各式食品,以及各種藥膏、乳液、保養霜、彩妝、缷妝等外用產品,文明社會中,幾乎無所不在充斥著「界面活性劑」。

不過就連蛋白、蛋黃、澱粉等,在某些應用程度上都能歸類成「界面活性劑」,主要還是看廠商用的是什麼料,歸根究柢「界面活性劑」一詞被污名化其實也是一種迷思。

表面張力真有趣

稱為「界面活性劑」的原因是這類物質能顯著「降低表面張力」,使得「界面」(例如空氣和水的界面、或油和水的界面)被「活化」使得兩邊的流體容易相互包覆混融。「表面張力」顧名思義就是「把皮繃緊」的力道(和繃緊鼓面需要的張力是完全一樣的),它的單位是「能量/面積」(J/m2),意思是產生這樣緊繃的表面,單位面積所需要的能量。

當我們在打泡泡時,泡泡加起來的表面積是非常巨大的,如果表面張力低,那我們只要花一點點能量,就能換取很多泡泡,簡單的說「表面張力低 = 打泡很容易」;反過來說,如果表面張力高,打泡就難了,因為要花費較多的能量,例如水銀的表面張力很高,我們很少看到它形成穩定氣泡。

總括來說,降低表面張力使得表面積容易延伸,可造成這些效果

  1. 容易產生泡泡
  2. 滲透性變好
  3. 乳化作用

滲透時因為液體的接觸面積變大,降低表面張力使得滲透過程容易進行;乳化作用則與產生泡泡類似,將油脂分散成小油滴包覆於水中也會產生大量的表面積,因此降低表面張力有助於乳化。

(待續…)